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郭卫东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谈“官场腐败与皇朝覆灭”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门户管理员发布日期:2017-05-26点击量:

 

    2017516日,我校名家论坛第189百家讲坛系列讲座第189期在昌平校区端升楼204顺利举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郭卫东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官场腐败与皇朝覆灭”的精彩演讲。本次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邰丽华教授主持。

官场腐败与皇朝衰亡自古就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吕不韦用金钱为自己获得了相位,东汉王朝公然卖官鬻爵,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翻开历朝历代的历史,腐败始终蔓延在上自君主、公卿等最高统治集团,下至一般官吏的统治阶级各阶层中,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最终导致皇朝的灭亡。政治与文化一样,都会有一种传承,对于那些研究或关注当代腐败问题的人而言,对比历朝历代的腐败与反腐败,都会有一种惊人的似曾相识感。郭卫东教授首先讲了清朝晚期贪污,腐败问题。他认为官吏的腐败严重腐蚀和瓦解了清王朝国家机器的统治力,使晚清本已内忧外患的时局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而其对国计民生的危害更造成了天怒人怨,赤县沸腾。

他举个案说明了晚清官吏腐败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体制及其衍生出的特权制度。清朝政治制度部分沿袭了明王朝的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等级制度森严。这样缺乏社会民主的专制制度,必然会从其内部发育出抵制外部制约、相互庇护和强化腐败行为的体制,从而使其现有的监督、制约和惩处机制无法有效运转。所以,尽管清王朝也有诸如教育训化、褒奖激励、考选、惩罚儆戒、任官回避、监察、考绩等等反腐倡廉的制度,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有效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局的恶化,官吏腐败日益积累,日益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社会政治风气,其治理已无法进行。这时晚清官吏的腐败状况正如孙中山所揭示的,贪污行贿,任用私人,以及毫不知耻的对于权势地位的买卖,在中国并不是偶然的个人贪欲、环境或诱惑所产生的结果,而是普遍的,是在目前政权下取得或保持文武公职的唯一的可能条件。他还提出了晚清政府腐败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的危害。

随后郭卫东教授讲了晚清官员的腐败,直接加剧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反官吏腐败,已成为号召人民推翻满清统治的主要口号。因此辛亥革命爆发,而连当时的外国人也认为辛亥革命的实质是一场各阶层人民不约而同参与的广泛的反对政治腐败的起义。不过辛亥革命因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阻挠,中国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客观原因失败,而且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分复杂,组织松散,意见纷歧,在迅速到来和迅猛发展的革命高潮面前,难于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起不了有力的领导作用。同盟会对暂时被迫承认共和制度的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斗争不力,致使立宪派和旧官僚采用“和平篡权”或“政变篡权”的方式,先后窃夺了许多起义省的领导权未能全面反对政治腐败。他希望我们从辛亥革命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只有推翻清王朝,中国才有希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弊绝风清,官廉吏明,是君主专制体制下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专制政权依靠自我监察力量是不可能真正纠正自身的弊端的。只有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建立强大的权力制约体系,才能净化政府机构。

在郭卫东教授精彩的总结后,讲座进入提问环节。有同学和老师提出了疑问,郭卫东教授细心回答。其中有位同学提问“中国古代官场的腐败与反腐败,与今天的腐败与反腐败一脉相承,它在历史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在今天,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那么你对今天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怎么看待的。”郭卫东教授耐心解答:当前中国腐败的蔓延风行与渗透影响,已呈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可以说,中国的腐败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当多数的公众成为腐败的参与者与制造者,腐败已经完全社会化。因此我们应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加强反腐倡廉方面的制度建设。

本次论坛对我们大学生来讲意义深刻,在当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体制转换的背景下,了解官场腐败的运作过程并反思、探寻其发生的根源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责任意识的形成有着教育作用,对于当下贯彻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着无比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