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中国政法大学举行过程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北京潘多论坛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门户管理员发布日期:2015-07-17点击量:

2015年7月14日,中国政法大学过程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北京潘多论坛于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5会议室举行。来自国内外的40名专家出席了活动。成立仪式由中心主任张秀华教授主持。校科研处领导满学惠宣读了中心成立批文;宋朝龙副院长宣读了中心聘请的专家名单;有机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过程思想家、克莱蒙林肯大学前常务副校长、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Philip Clayton)教授,IPN国际过程网络学会中方执行委员、国际有机宇宙论学会主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邰丽华教授,科研处杜学亮副处长为中心的成立揭牌;张秀华主任为外聘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邰丽华教授、克莱顿(Philip Clayton)教授、中国过程研究学会(筹)执行会长杨富斌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董春雨教授和刘孝廷教授分别致辞;阮广宇副书记兼副院长宣读了来自美国人文学院院士、当代著名过程思想家、美国过程研究创会中心主任小约翰·柯布(John B. Cobb)教授,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教授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项目部主任、《世界文化论坛》主编樊美筠教授发来的贺信。他们不仅指认这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研究中心,同时也是中国29个过程研究中心中的一个,是共同体中的共同体,希望该中心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与过程思想家的对话,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人类共同福祉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中心揭牌仪式之后举行了首届北京潘多论坛,论坛分三个时段,分别由宋朝龙副院长、孙美堂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张云飞教授主持。与会的国内外过程研究专家和学者就过程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学术报告。被聘请为中国政法大学过程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的菲利普·克莱顿教授做了《有机马克思主义、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报告;福斯特的高足、美国阿莫斯特学院的汉娜·霍利曼(Hannah Holleman)博士做了《第三阶段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科学与变革之争》的报告;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约克·里尔格(Joerg Rieger)教授做了《从机械思维到有机思维及其超越》的报告;美国著名生态社会主义者、帕克学院科学系主任克里斯·威廉姆(Chris Williams)教授做了《生态文明的实现及其主体》的报告;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和克莱蒙研究生大学政治学系的莎伦·斯诺伊思(Sharon Snowiss)教授做了《辩证思维与阴阳关系》的报告;美国怀特海过程教育思想研究专家罗杰·科(Roger Coe)则比较了周易与过程思想及其对教育的意义。国内的与会学者也就相关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化工大学的崔伟奇教授阐释了马克思与怀特海共同点,如对现代文明不可持续的预见性,由实体思维转向关系思维,反对非历史主义的态度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杨富斌教授同意张秀华教授把当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叫做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并从十个方面具体讨论了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张云飞教授强调生态文明从未缺场,是现代进行时,今天只是需要生态文明转型和升级而已;中国社会科学院肖显静教授报告了《基于过程哲学的科学革命》,强调今天重新走向自然需要实现从“人为的科学”走向“为人的科学”——直接面向自然的科学;北京语言大学的王立志副教授再次比较了马克思与怀特海的世界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的曲跃厚教授指出理解过程哲学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主张张秀华教授所下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是准确和恰当的,它不同于生态马克思主义;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报告了《文明的三个前提与生态文明的三种理解方式》,最后指出未来生态文明应该是复数,它不同于单数的工业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以《潘多的智慧》为题,回应了前面学者所讨论的问题,区分了生态马克思主义、过程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只是某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但难以摆脱实体本体论,而过程马克思主义可消除实体本体论,过程本身就是实在,而且其形成不单纯来自西方思想家,而且有当代中国学者的贡献,是过程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互动、对话的结果,尤其是王治河博士与樊美筠博士对中美学者的对话所做的杰出贡献。刘教授在给出潘多智慧多重内涵的解读后,呼吁我们都应该不只是潘多树的守护者,更要努力去成为那棵树;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编审黄慧珍、《光明日报》学术版的王琎、北京化工大学的郭菁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兵教授、我院的赵卯生教授、傅扬副教授、赵庆杰副教授、吴韵曦博士,马翠明、刘欣、石敏、周睿志等同学以及许多外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不同时段的活动和问题研讨。最后,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华教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学术报告《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怀特海过程思想的他者之维》的内容,从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角度揭示了怀特海哲学中他者在场、他者存在的意义,进而又使得主体间性的共同体,共同体中的共同体,以及共在、合生等概念被凸显出来,以至于我们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像潘多大家庭一样,我们有共同福祉,而且应为达成这个目标去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她在总结会议之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对中心工作的支持与肯定,并希望借助中心所创办的期刊《潘多——中国过程研究通讯》来加强与各位的合作,及时把着和呈现过程研究最新动态,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

经过一天紧张的报告和研讨,会议圆满地完成预定任务。代表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生长点,能持续地开展下去,不断推动马中西的学术对话。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