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门户管理员发布日期:2016-04-07点击量: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再次举办“新视野系列学术讲座”

2016年4 月1 日, 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5会议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重点学科共同举办了第28期“新视野系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美国华人知名学者、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曹天予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邰丽华教授主持,博士生导师张秀华教授点评。

曹天予教授以“理性与权利——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为题奉献了一场精彩报告。他以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曹教授认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放在世界史这个语境里面,才能对它们二者获得恰当的理解。”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是同根同源的,他们都是从资本主义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可以看作是启蒙和资本主义的产物,这是它们二者的历史性基础。自由主义者认为,原子化的个人是整个自由主义的核心,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之一。马克思也讲人但不是原子化的个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根据唯物史观人是历史的、实践的、社会的人、现实的人。按照马克思的看法,市场中的个人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起点,自主个人概念本身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曹天予教授进一步从自由与宪政,民主与市场,自由主义宪政民主的困境,民主与法制几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的主题。在谈到无产阶级专政时,曹教授对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做出了精炼的概述:一是作为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所掌握的政权,在对待资产阶级时,无产阶级专政的常态只能是直接诉诸暴力;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政治社会;三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国体,也是政体。无产阶级专政最严重的概念混乱是,当其作为国体时,在处置资产阶级过程中不受法律约束;而当其作为政体时,在严酷的阶级斗争中所行使权力的意外形式,被看作是其行使权力的常态和唯一方式。

在此基础上,曹教授还对法治宪政的复杂情况做出了几点澄清:第一,法治要求一切依法办事,不能有任意性,法治的基础是立宪,立宪不是一般的法律行为,而是政治决断,是革命行动。社会主义的宪政主体只能是劳动群众,他们享有立宪权及其衍生的宪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同时他们也享有国家的政治主权和劳动者的经济主权,所有的这些宪法权利都必须在宪法中有清晰的表述;第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具体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这是法律本身的合法性问题。第三,如有违宪行为,谁来护宪。宪法是需要保护的,没人保护,宪法只能是句空话,因此,就需要特定的护宪机构来保障宪法的有效性。在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里,护宪机构只能是共产党,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此外,他还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张力,自由主义宪政民主的困境,社会主义的权利异化以及国家权力如何深入基层,比如能否扬弃“人民公社”的概念框架而探讨政社合一问题。

最后,曹教授指出,自由和参与民主都是自由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留下的重要遗产,马克思主义应该对自由主义采取扬弃的态度,既要使用自由主义的词汇,又不要陷入自由主义的概念框架。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究其本质,就是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追求自由、平等。所以,他指认,自由主义无论如何都给马克思主义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超越,而不是单纯地将二者对立起来。

 

 

报告结束后,张秀华教授做了简短而精炼的点评。她认为,曹教授把自由与理性、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放到了一个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启蒙和现代性的展开以及其产生的三大意识形态: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用一种世界史的眼光,转换了我们讨论问题的方式,从原来结构的、共时态的、静止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转换为一种历史的、历时态的、动态的考察方式。因此,这种讨论问题的方式,让我们在世界史的视域下,使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大意识形态有了一种对话的可能性,毕竟正如曹教授所看到的:尽管他们所采取的模式与道路不同,但不能简单地把两大意识形态对立起来,他们不仅在产生上同根同源、在终极目标上有一致性,并且都追求人类的普世价值。所以,根本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人类当下的生存危机,去拯救现代性,去实现人类的共同福祉。对此,张秀华教授进一步指出,当前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现代性的思想家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们,包括今天新自由主义所做出的种种努力,都试图拯救或重建现代性。但是,究竟这个现代性能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其规范性价值承诺,重新获得它自己的生命力,并给予我们人类真正的幸福呢?这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探索之路中寻求答案。曹教授的报告启发我们应注重多元文化的视界融合,共同走向对话文明。

 

 

在提问环节,曹天予教授和在场的师生就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跨时空转换的有效性问题、民主与权利、政府与市场、人民公社与政社合一、资本产权与劳动产权、如何论证公民权利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继承与超越、自由之路与奴役之路、马克思主义课程在海外教学中的新趋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主持人邰丽华副院长表示,曹教授的报告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不仅在研究方法上给我们许多启发,而且带出许多可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欢迎并希望曹教授来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做系列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