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新闻网】卫灵:中国应制定明确的文化外交战略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门户管理员发布日期:2016-10-18点击量:
近日,《中国评论新闻网》发布我院卫灵教授参加中评社“思想者论坛”暨中华文化复兴论坛论文集发布会上的报告内容。原文如下: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 束沐)在日前舉行的中評社“思想者論壇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論文集發布會”上,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和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衛靈表示,相較於發達國家,中國的文化外交活動豐富多彩,但仍缺乏明確、清晰的文化外交戰略,她建議,提升文化軟實力與國際話語權,需要重視國際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安全問題,要充分運用和整合中華傳統文化資源,讓傳統文化獲得新生。
衛靈,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現任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和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現兼職:北京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理事長,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政黨外交學院客座教授。曾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做高訪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中國外交、中印關係、中美關係。
衛靈表示,習近平主席把弘揚中華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提出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她認為,這一座談會就是在實踐習近平的思想主張。
衛靈說,“文化”二字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她介紹,社會科學中關於文化的定義有百種,她引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屆世界文化大會對文化的定義“文化是有特色的各種特征的集合物,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理念的還是情感,除了藝術和文字,文化還包括生活方式、人權、價值體系、傳統和信仰”。她認為,對一個民族而言,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的血脈,文化更多地是一種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
她以西方不同流派的理論為例,強調民族文化走出去,一定是有民族立場和目的。她介紹,文化外交在我國早已有之,古代有唐玄奘西行取經和絲綢之路的開辟,而近現代,西方列強將西方文化引入中國,辦學校、開醫院、設教堂,也開始了中西方文化中間的劇烈碰撞。衛靈認為,西方的文明衝突論、軟實力說、建構主義理論等都探討到了文化外交,而通過文化傳播和滲透,更有效地推廣和執行國家對外政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主要國家一種重要的外交手段。因此,如何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當代文化,借助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是需要研究的課題。
衛靈指出,文化外交在對外交往中更富有親和力、感染力、滲透力,是政治外交、經濟外交、軍事外交所不可替代的。文化外交相對於傳統外交,在國際社會產生的影響更加深刻。她認為,雖然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借用文化手段開展外交工作,但仍然有三個問題需要思考和改進:
第一,要制定和構建文化外交戰略。她認為,從目前來看,中國尚缺乏文化外交戰略。從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國文化年、東盟博覽會等活動中,可以感受到文化外交的不斷加強。然而,做了這麼多,中國的文化外交戰略到底是什麼?文化外交戰略與國家經濟外交、政治外交戰略有否統籌考慮?相互深層次的關係是什麼?還是比較模糊的。因此,制定清晰的文化外交戰略,把文化外交納入中國外交的整體戰略,應當提上日程。
第二,要重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安全問題。她指出,信息化時代,文化傳播形式多樣化,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文化安全的保障問題也要提上議程。她認為,這要處理好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關係問題。衛靈以日本幾十年來的文化輸出為例,說明在文化產品輸出的力度、方式、手段及影響力方面,西方文化顯然占據優勢,西方文化的傳播和流行影響著世界文化格局,而這種不靠說教和槍炮的文化滲透對中國青年產生深刻影響。她表示,新《國家安全法》公布,確保"文化安全"成為新安全法的亮點之一。因此,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
第三,要充分運用和整合中華傳統文化資源。衛靈表示,中華文化的優勢在於,兩岸四地及海外的華人,雖然長期不在一個地域生活,不在一個體制下生活,可能語言會有差異、生活習慣會有不同,但是同一種民族文化是很難割舍和割斷的。她以“中華老字號振興計劃”為例,表示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具備了文化走出去的能力,政府各部門應統籌規劃開展相關活動,真正把文化外交作為中國對外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予其準確的定位。
“文化之盛衰,民族之興亡系之。”衛靈最後引用李大釗的話指出,開展積極的文化外交,是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樹立中國大國形象的必要途徑。
原文网址:中國評論新聞:衛靈:中國應制定明確的文化外交戰略
http://hk.crntt.com/doc/1044/1/0/2/104410243.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44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