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法大、北大、吉大三校博士生纵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政治哲学——第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读书会校际交流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5-18点击量:

2021年5月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读书小组共同承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读书会校际交流论坛”,在“腾讯会议”上召开。会议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为主题。来自我校以及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的19名博士生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国政法大学孙美堂教授、倪寿鹏副教授,北京大学宋朝龙教授、梅沙白老师,清华大学王代月副教授,吉林大学王成教授、韦洪发副教授,对发言做点评。线上与会的师生学者100多人。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教授对参加会议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和真诚感谢,并对会议的主旨与开展情况做了介绍,对与会同学提出了期望。

会议共分四个单元:

第一场报告的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报告人和题目分别是:南开大学刘云杉的“论齐泽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中国政法大学冯宸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平等概念辨析”、中国政法大学谢雨滢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的关系之争——凯•尼尔森的回应及其启示”、东南大学刘天语的“新的社会控制:马尔库塞自由观建构的思想进路”、北京大学赵睿夫的“生态-生命政治学”何以可能?”。发言涉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理论、迈克尔·沃尔泽的复杂平等、凯·尼尔森的情境主义学说、马尔库塞“大拒绝”理论、托马斯·兰克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等内容。倪寿鹏、韦洪发两位老师对同学的发言逐一点评,指出了报告中的理论亮点和进一步升华的空间。

第二场报告的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报告人和题目分别是:北京大学毛菲的“马克思拜物教批判语境下的自由观”、中国政法大学白雪的“通往自由:在马克思与伊壁鸠鲁之间”、吉林大学王秀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革命”、中国政法大学顾晋伟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中的休谟难题”、吉林大学陈力维的“关于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思想研究”。发言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图景、马克思自由观的希腊传统、契约主义国家理论、早期怀疑论、“虚幻共同体”的批判等内容。孙美堂、梅沙白两位老师肯定了各位同学的发言,也指出了其中的某些不足。

第三场报告的议题是“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黑格尔政治哲学研究”,报告人和题目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贾亚楠的“马克思为什么把批判的靶子瞄向黑格尔法哲学”、东南大学张国锋的“黑格尔的现代家庭观——从实体性原则和自我意识原则相统一的视角”、吉林大学刘阳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意识运动的三个环节——《精神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审视”、吉林大学刘沫含的“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批判和颠倒——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真正的统一”。发言涉及近代启蒙以来的法哲学体系、现代家庭的伦理性、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内化、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王代月、王成两位老师对同学发言中的理论渊源做了详细阐述与分析,并对发言的观点进行了点评。

第四场报告的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当代实践研究”,报告人和题目分别是:吉林大学王公明的“中西国家治理观念的哲学导源——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治理意义”、吉林大学许慧洁的“论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人民至上’”、吉林大学王天晓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法治价值创新”、东北师范大学秦瑞苹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认识民粹主义方法论的启示”、中国政法大学张晓庆的“马克思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探索及其中国回应”。发言涉及“人-神”约法观念、“家-国”伦理观念、中国法学的“实践法学派”、当代民粹主义问题、马克思晚年的“世界历史”理论等内容。孙美堂、宋朝龙两位老师对发言中的创新点进行了点评,对相应的理论前景做了全面的预估。

为期一天的会议在同学们满满的收获和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