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晚,新视野学术讲座第150讲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浙江大学吴根友教授担任主讲人,讲座主题为“‘共同善’视角下墨子‘尚同’思想新解”,中国政法大学解启扬教授担任评论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褚丽娟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吴根友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学术背景和主要内容。“共同善”理论在中西方哲学史中有着不同的理论形态。墨子在《尚同》篇中着力构建理想的共同体组织,提出“一同天下之义”,将复杂多样的个人意志统一到共同体的意志上来,诉诸于对整体利益(“同义”)的追求。从“共同善”理论的角度来看,尚同的政治主张并不能称之为是专制主义,而是强调天下人共享“同义”,因而可以称之为追求“整体性的共同善”。这种“共同善”理论具有“上同于天”和“下同于民”的双重维度,最终落实到对“同义”的追求。墨子的尚同思想可以丰富世界哲学中的“共同善”理论,彰显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普遍意义与普遍意义下的特殊致思路径。吴根友教授以此核心议题分别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吴根友教授对于“共同善”理论的基本内涵与中西思想史中三种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论述。第二,吴根友教授对于“一同天下之义”,即墨子“整体性的共同善”思想的具体内涵作了深刻地阐释。第三,吴根友教授详细介绍了“上同于天”“下同于民”这一墨子“整体性的共同善”的双重维度。
解启扬教授在总结吴根友教授思路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当沿着墨子构建的理论逻辑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可能会导致现实政治的腐败问题,墨子提出上同于天,然而对于天如何实现这种制约,以及天的解释权在谁手中,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第二,沿着尚同的逻辑,下与上的关系无论在思想还是行动上都是顺从的,这会不会导致个体独立性的丧失,人格完整受损,这样的社会是不是一种乌托邦。
就像解启扬教授总结的,关于墨子“尚同”思想的解释历来辨争未止,似乎成为墨学的一桩公案。在本次讲座上吴根友教授以“共同善”这一视角解读墨子的“尚同”思想,有效地增进了我们对国内传统文化研究中墨家“尚同”思想发展最新的、更为全面的了解。
本次讲座在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展开,线上五十多名听众参与讨论,吴根友教授耐心回答听众提问。讲座将近两个半小时,是一场思想盛宴。

附:
主讲人简介:吴根友,哲学博士,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入选国家人才项目,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荣誉会长(2012-2021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诸子、明清哲学、政治哲学、比较哲学与文明对话等。先后出版了《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判教与比较——比较哲学探论》等著作14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