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政学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学工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评电影,览中西文化异同——记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家讲坛第九季第二期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门户管理员发布日期:2010-12-22点击量:

     随着元旦春节的日益临近,电影贺岁档一片火热,除了《哈七》等好莱坞巨制,国产电影《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大笑江湖》等也相继上映。电影作为现今社会的一种娱乐形式,同时也作为文化的一种交流传播,更是体现了中西方迥异的文化观念。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办的银河百家讲坛系列讲座邀请了“中国影评第一人”——周黎明先生,来用影评人独到的视角,以电影为载体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
    12月21日19:00学术报告厅掌声雷动,在座的观众迎来了今天的主角——周黎明先生。周黎明先生是中国影评第一人,著名的文化评论人,同时是中央电视台九套时事评论员和国家大剧院剧评乐评人。在简单的问候之后,周先生开始了他带给法大学子的电影文化之旅。
    首先,周先生通过餐具、信件地址的填写等大家生活中的的小事物简单地引入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随后,回归今天的主题——电影,开始了今天的讲述。周先生先以中西方存在相同之处的作品,如《堂吉诃德》与《三枪拍案惊奇》、《野良犬》与《寻枪》等来对比相似的故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的差异。随后,通过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元素的“国际化”来讨论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形象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文化价值符号的异同。并列举了相关例子:中国文化中倍加推崇的“功夫秘籍”在西方的文化中就不被接受,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就不存在可以得天下的“天书”,所以在《功夫熊猫》中的“秘籍”到最后就只是一面镜子而非中国传统的“至尊宝典”。因此,在电影中可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观念。周先生也提出,若想使电影能超出本民族的范围被认同就要增强观众对电影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周老师也通过介绍自己敬佩的李安导演的电影来向观众讲述,一个真正能获得国际认同的导演必定对中西方文明都了解颇深,并能在影片中很好的调节、利用、呈现。
    随后,结合现当代中国电影的现状,周先生提出自己对于吸纳外族文化的三个阶段:高调展现、高调借用、淡化外族文化符号,并通过一系列影片的列举,向同学们解释了影片呈现文化的深层内涵。同时,周先生在中西电影的比较中,也针对二者宣传的差异性,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引起了同学们对一些固有观念的思考与反思。周先生在最后借用了赵启正的“七朵鲜花、三堆牛粪”评价形象的概括了中国文化,并在如何推广中国文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观众提问环节,周先生就“电影的发展是怎样的”、“中西方女子出嫁之后随夫姓的异同”、“中西方文化差距在哪”等一系列问题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并获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本次讲座在大家的恋恋不舍中圆满结束。
    以电影切入文化,周黎明先生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电影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形式,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