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师资队伍

周增光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门户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9-01点击量:
职位 博士

 

周增光,1986年8月生,女,广西柳州人。2004年8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求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史、政治文化史近年致力于近代大转型时期的边缘人物研究2014年7月,就职于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近年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计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代文化史》《大分流:中国与世界》《中国近代中外关系史专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科研方面,现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出版专著2其中1本为合著,发表论文十余篇。

电子邮箱:zhouzengguang1986@163.com


教学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

1. 异域·乡愁·故都——民国时期林纾的居处抉择与体认》,《地域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

2. 《丁巳复辟中的逊清皇室与清遗民——兼论民初复辟行为的生存空间》《史林》2022年第3期。

3. 慈禧:从"橡皮图章"到实权太后》,《文史天地》,2021年第6期。

4. 《清末八旗期成公民会与旗族形塑》,《满族研究》,2021年第2期。

5. 《论新旧博弈中的丙午中央官制变革》,《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7期。

6. 《隆裕丧礼与民初北京政府的权威形塑》,《安徽史学》,2018年第6期。

7.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国际形象的断裂与重塑》,《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8. 《隆裕之丧与民初政治文化转型》,《北京史学》,2018年春季刊。

9. 《失败的集权与立威——载沣驱袁事件再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

10. 《庆亲王奕劻:从“罪宗之后”到“铁帽子王”》,《文史天地》,2015年第8期。

11. “平满汉畛域”影响清末权力格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24日。

12. 《奕劻与清帝逊位》,《清史研究》,2013年第1期。

13. 《辛壬之际旗籍权贵集团的政治心态》(第二作者),《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

论文初稿《家大于国,钱重于权——辛壬之际满蒙权贵的政治心态研究》曾于201110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辛亥革命与世界——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得到与会学者的一致好评。美国学者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将此文视为中国目前研究辛亥革命的新方向之一,现已译为英文,题为On the Mentalities of Manchu and Mongol Elites during 1911Revolution,2013年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

14. 《奕劻与甲午战争》,《满族研究》,2011年第4期。

15. 《清庆亲王奕劻研究综述》,《满族研究》,2010年第1期。

16. 《发现番匊生鼎》,《文物春秋》,2007年第6期。

二、参与课题

1. 《近代中国旗人的民族认同研究》(负责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CZS043

2. 《文官选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转型研究(1906-1928)》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18ZFQ77001

3. 《民国初年京津地区清遗民群体研究》(负责人),2015年北京社科基金研究青年课题15LSC017

4. 《满族王公与清末预备立宪研究》(负责人),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5. 《近代西方“闯入者”对北京的观察》,(独撰),该课题是2014年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项目《文化历史中的北京国际形象研究》的子课题。

6. 《清末以来的游园风尚与北京旅游文化》(第二作者),该课题是北京市级项目《2009-2010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的子课题,于2010年出版。

7. 《清末以来北京满族文化心态的演变》(第三作者),该课题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2008-2009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的子课题,于2009年出版。

三、会议论文(所列均为独撰)

         1.《隆裕之丧与民初政治文化转型》,201711月,区域发展与地缘关系——第三届城市历史比较论坛。

         2.《民国初年清遗民视野中的京津异同》,201611月,区域·城市·社会——第二届城市历史比较论坛。

         3. 《民国初年遗老的城市生活——以京津沪为主要观察点》,20156月中国的双城记:比较视野下的北京与上海城市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4.《剪辫与否:清末民初的社会习俗与身体政治》,201310月第14届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这篇论文修改稿《身体与政治的分离与联系——以清末民初剪辫主张的推行与反响为视角》收录于赵兴胜,崔华杰主编的论集《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2013年全国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

         5.《庚子事变前后北京的社会救济与政府行为》, 20129月第13届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这篇论文收录于王岗主编的论集《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

         6.《庆亲王奕劻与袁世凯交游述略》,201112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与袁世凯学术研讨会。该文收录于《辛亥革命与袁世凯——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人物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7.《奕劻与晚清外交》,20104月第二届京津地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学术论坛。

四、教学成果(论文、课题及奖项等)

1. 北京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史”教育》《多元混合式翻转课堂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索与思考——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口述“四史”制作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上三篇收录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理论探讨》(吴韵曦主编、侯松涛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

2. 《试论如何在纲要课教学中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12月第一届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发展论坛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研讨会。

3. 论文《试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收录于卢少华主编:《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探索》,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第120-127页。

4. 论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收录于曹义孙主编、李慧敏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第23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12-220页。

5. 《以微课程、翻转课堂构建的混合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6. 《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互动课堂的实效性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7. 《多元混合式翻转课堂下的思政课——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负责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40-1949>教学辅导读本》(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网络+课堂混合式教学研究报告》获2015-2016年度德育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10. 2017-2018年度中国政法大学教学优秀奖。

11.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12. 集体奖项:“微课程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参与者)获2016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度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学术专

《宗室王公与清末新政》,华夏出版社,2018年。

《北京国际形象的现代嬗变》合著,第二作者,巴蜀书社2022年。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