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大栅栏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2025年下半年全体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一层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以“‘六融’深耕落细处,协同聚力开新局”为主题,总结2025年区域化党建工作成效,谋划2026年重点任务,校地双方共商基层治理与协同发展大计。

观展悟校情,聚力启新程
【以展为媒】我院组织会前参观,彰显法大底蕴与育人担当。会前,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学校新时代全国政法教育中心建设展。讲解员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办学历史、学科优势、法治人才培养成果及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要贡献,生动展现了学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与“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办学理念,让与会嘉宾对我校的校史校情与育人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校地协同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校地齐联动,实干开新局
【主动担当】我院牵头主持,校地嘉宾共赴盛会。本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娜主持,学院党委书记袁林出席并全程参与议程研讨,充分彰显了学院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主动担当。西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王建福,大栅栏街道工委书记、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谭高强,街道工委副书记邢学义等领导,辖区各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各社区书记及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
【成果分享】作为轮值单位,详解校地共建成效。会议通报了大栅栏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2025年工作报告及“三项清单”落实情况,专项介绍了老字号人才驿站建设阶段性成果。在共建合作环节,会议举行了大栅栏街道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共建基地揭牌仪式。作为轮值单位代表,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交流中详细分享了履职期间的合作成效。袁林在发言中提到,自2021年与大栅栏街道结对共建以来,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推动高校理论与地方实践深度融合。五年来,学院累计向街道派出60余位学生参与实习实践,下沉社区承担民生服务、志愿服务管理等工作,实现高校资源与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深化“马院进社区”品牌建设,组建30个理论宣讲团,187名本硕博学生志愿者开展300余次宣讲活动,覆盖8000余人次,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中国建设”等热点主题,以“四合院微党课”“理论解读+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创新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浸润民心。
【表彰先进】我院学子获殊荣,履职成效获高度认可。为表彰先进、激发动力,袁林与邢学义共同为我校“马院进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奖,获奖学生名单为:吴莹、杜泽宇、张笑语、王子元、陈政易、王鸿泰、阮潇、郝秀梅。会议还向年度轮值单位颁发“轮值证书”并传递“轮值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履职成效得到与会各方高度认可。
【获赞肯定】街道高度认可,盛赞我院突出贡献。谭高强在总结讲话中,对我校在区域化党建中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强调2025年辖区以“六融”理念为引领取得的扎实进展,离不开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宣讲、人才输送、基层服务等方面的有力支撑。针对2026年工作,他希望进一步深化与我校的协同合作,推动校地资源整合更高效、治理成效更显著。
【展望未来】锚定新方向,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校校地党建工作的充分认可,也为后续合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人才、理论优势,深化“马院进社区”品牌建设,完善学生实习实践长效机制,拓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基层法治建设等合作领域,持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街校合作新格局,为大栅栏街道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思想保证、理论支撑与实践动能,让红色基因在基层治理一线持续发光发热。
(撰稿人:桑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