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3日,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 “马克思与异化”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人文楼成功召开。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二十余位学者围绕“马克思与异化”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韩立新教授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文兵教授先后致辞,就双方加强学术交流,推进马克思文本与思想研究达成共识。
韩立新
文兵
会议现场
在13日上午的会议中,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华教授、孙美堂教授作主题报告。张秀华教授以《从实践人学到工程人学——异化劳动框架下的技术与工程异化批判》为题,从工程人学的角度介绍了对异化及其克服的当代理解,指出马克思虽然受到黑格尔异化概念的影响,但包括了积极的与消极的双重理解,将黑格尔的抽象的主体性改造为在现实的具体主体之上的实践人学,将异化理论建立在社会关系和生产的基础上。由于发达工业社会中工程异化是引发技术异化的关键,工程哲学就是当代的实践哲学,因此必须在工程哲学的范式下扬弃工程异化,将作为手段的人转换为作为目的的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贵贤、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俊博分别对报告作了评议,黄志军教授、文兵教授、田毅松老师围绕报告主体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张秀华教授对上述专家的评议进行了回应。
张秀华
孙美堂教授以《马克思扬弃异化的现实路径——兼与韩立新教授商榷》为题作主题报告。孙美堂教授指出,马克思以实践思维取代抽象思辨,他对概念的改造方式而不是某个具体概念的来源才是更关键的。同时,单个概念只是马克思思想形成的要素之一,而不能论证出与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关联的必然性,只有考察马克思自身哲学思路的具体形成过程才能解答。此外,由于马克思思想的形成是多维度的,单纯从德国古典哲学的角度论证经验个体的异化,是难以提供有效解释的。总体来说,“劳动异化”是过渡至历史唯物主义的“梯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便转向了更具体的解释范式,如分工、交往、社会形态等。韩立新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爽对报告作了评议。韩立新教授认为,异化理论就是黑格尔所说的“事情本身”,就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而不仅仅是形成过程中的、可以最终抛弃的“梯子”,何彦教授也结合报告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孙美堂教授对上述专家的评议进行了回应。
孙美堂
中午,韩立新教授代表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向中国政法大学诸位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心机构设置与馆藏情况,并向在场教师展示了MEGA及其相关文献、多语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选集类著作以及中心珍藏的马克思恩格斯手稿图片和影印件等,双方学者围绕文献研究中心概况及其馆藏文献进行了友好交流。
参观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
13日下午第一阶段的会议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代月作题为《黑格尔理性国家观中的自然及马克思的双重批判》的报告,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倪寿鹏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蔺庆春分别对报告作了评议。倪寿鹏不赞同王代月对真正的民主制的评价,蔺庆春则较为认同王代月关于真正的民主制没有摆脱对政治理性的崇拜的论断,指出在自然与自由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自然的必然性恰恰是非自由性,这种非自由性带来了黑格尔理论的保守性,马克思意图激发黑格尔理论中隐性的主观自由原则。黑格尔国家观的实质是理性现实主义国家观,“君主”是对经验世界的现实国家的描述。
蔺庆春
13日下午第二阶段的会议中,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政担任主持,清华大学哲学系陈浩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吴照玉作主题报告。在评议吴照玉题为《从劳动异化论到劳动价值论——再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理论嬗变》的报告时,张欣然认为,应从辩证法的视角切入异化问题研究,成熟期的马克思虽然可能更换了语词却并为抛弃异化的实质,并以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为例,将异化理解为物象化的前提和准备。
王政
张欣然
会议合影
在闭幕致辞环节,我院张秀华教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对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表示感谢,同时高度赞赏本次会议取得的理论成果。张秀华教授提出,希望能加强与清华大学在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双方形成稳定的学术共同体。韩立新教授对中国政法大学的参会学者表示感谢,积极回应了张秀华教授提出的合作构想,期待双方能在更宽广的学术领域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