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专题研究” 新视野系列学术讲座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2-08点击量:

2021年9月1日-10月27日,我院于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了共五期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视野系列学术讲座,并依托这次学术论坛和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讨课程,实现了学术讲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轮新视野学术论坛系列讲座分别邀请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怡乐、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骆桢、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龚剑、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蔡万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齐昊等经济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对当代中国的经济问题进行研讨。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靳晓春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部分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部分同学参与了讲座。

9月1日,本轮讲座的第一期新视野系列讲座第98讲)主讲人是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李怡乐老师,题目为《<资本论>结构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逻辑》。讲座参照《资本论》分析资本运动及扩大再生产的文本结构,分析现代化经济体系新的建设就是从生产、流通、分配、再生产等层次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空间平衡和制度优化三方面的有机互动。就生产过程而言,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为流通过程构建平衡增长和扩大再生产的空间条件;现代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条件,合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发生与扩散,并以有效的宏观治理体系协调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内在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稳固的协同。


9月8日,讲座的第二期新视野系列讲座第99讲)主讲人是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骆桢老师,题目为《马克思-后凯恩斯模型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增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后凯恩斯经济学渊源颇深,有不少相似之处。本次讲座基于马克思-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模型,将劳资分配和总需求联系起来,指出总需求包含投资,进而可以分析经济增长。再加上马克思的内生技术变动理论,可以将技术、分配、需求和增长联系在一起来分析,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图景。我们将该分析框架应用于中国的经济分析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9月29日,讲座的第三期新视野系列讲座第101讲)主讲人是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龚剑老师,题目为《从“中国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流变》。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首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来,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了诸多理论成果,不过其中关于历史渊源的探讨较少。讲座从梳理“中国经济学”的内涵出发,勾勒从“中国经济学”到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一项理论参照。

10月20日,本轮讲座的第四期新视野系列讲座第102讲)主讲人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蔡万焕老师,题目为《<资本论>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讲座以《资本论》的理论逻辑和研究方法为基础,为当前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方向与方法指导,为我们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视角。

10月27日,本轮讲座的第五期新视野系列讲座第104讲)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齐昊老师,题目为《新二元经济》。讲座重点关注数字平台经济兴起之后劳动力市场零工化的趋势,提出零工就业的兴起将重塑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劳动供给、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呈现新的特点。这些新变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机遇和挑战。

“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为专题的五期新视野系列讲座内容丰富,选题新颖论述精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令在场学生深受启发。学术讲座的教学形式实现了跨地域跨校乃至跨国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提升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度,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野分析问题的能力,展现了学院学术讲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成效。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