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渡过:死亡焦虑的本质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工作坊第六期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3-24点击量:

317日下午两点,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工作坊第六期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9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雷爱民老师,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寇楠楠老师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徐军老师作为嘉宾,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死亡焦虑的成因与对策,表达了生命关怀的伦理立场。本次工作坊由解启扬老师主持,线上、线下约150人参加。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嘉宾分享,第二个环节是互动交流。

雷爱民老师作为主讲嘉宾第一个发言,他从后疫情时代生命关怀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雷爱民老师表示,死亡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疫情对大家的影响颇深,使得死亡焦虑现象变得更为广泛,有关生死的讨论再次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雷爱民老师首先对大家畏惧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又对有关死亡焦虑和主要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向大家讲述了死亡焦虑可能的引发机制,他表示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集体意识都会影响个人的死亡认知和对死亡意义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死亡焦虑。接着雷爱民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死亡焦虑和死亡恐惧的区别、死亡焦虑的统计学差异、死亡焦虑的识别与测量和死亡焦虑可能导致的问题。最后雷爱民老师提出若干克服死亡焦虑的意见,如直面死亡焦虑,理解与管理死亡焦虑和公开讨论死亡,他表示大家可以试着在死亡焦虑中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接近死亡本身能使人更加明确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创造自己的观念信仰体系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寇楠楠老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阐述了死亡焦虑的概念界定,讲述了死亡焦虑与神经科学之间的联系,最后介绍了死亡素养的概念,鼓励大家接受“培养学生以尊重、关怀生命为宗旨,强化生命责任担当,丰富生命情感,践履生命善行”的教育。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徐军老师认为死亡是一种存在焦虑,当生存焦虑压过死亡焦虑或死亡焦虑压过生存焦虑时都会造成人们行为差异,他还认为主体一致或不一致都会带来不同的死亡焦虑问题,疫情带来的死亡焦虑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学界和社会重视和讨论。

观点分享环节结束后,解启扬老师对各个老师的观点进行了概述总结。在第二个问答环节,线下和线上的师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三位老师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细致认真的回答。问答环节持续了四十分钟,线上线下师生进行了热烈地交流讨论。

本场讲座不仅拓展了听众们对生与死这一深刻而复杂话题的认识与理解,并且也激发了他们对自身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思考。最后,主持人解启扬老师简要总结了本届学术工作坊的活动,并再次感谢报告人、与谈人以及参与交流的线上线下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撰稿人:何倩 刘茜 李轹蔚

摄影:刘茜 李轹蔚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