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师生共话成长之路: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导师组集中指导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8点击量:

为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进一步贯通卓越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体系,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各导师组围绕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等主题,策划开展多场交流座谈、专题研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面对面的指导。

3月26日下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二组针对2024级本科生高一睿等七位同学开展了第一次指导活动,参加指导活动的老师有黄东、侯松涛、傅扬、郭继承、靳晓春、李静。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如围绕大学课程该怎么学习、经典原著读不懂怎么办、读书报告该怎么写、学校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是否有相关培训等,老师们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教学方式、人生经验给同学们提出了建议。最后黄东副院长总结建议大一的同学们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性,化被动为主动,在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课后学习。

3月27日下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四组集中指导活动在逸夫楼2013会议室开展,学院副院长、导师四组组长王强老师,导师四组虞花荣老师(线上)、王觅泉老师、张欣然老师以及2024级思政专业王梓楠、梁子昱、吴佳芯等同学参与本次活动。王强老师指出,本科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要珍惜大学时光,早做规划早出发,避免“过早躺平”;虞花荣老师建议同学们从“三个一”入手丰富大学生活:读一本好书、培养一项技能、发展一个爱好,以主动学习代替被动接受。针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迷茫感,王觅泉老师强调兴趣的重要性,指出应做好学习与生活的平衡,迷茫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当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找寻答案。张欣然老师则建议同学们尝试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应在生活中培养自我疗愈的能力。活动中,师生还围绕专业前景、学术方向、情绪管理等问题做了充分交流。

4月1日下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一组邰丽华、李志强、张杨、刘昱辉、刘际昕老师在逸夫楼4040和2024级第一组本科生举行了见面谈话会议。会议上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老师们关于读什么书、怎么写文章以及对日常学习生活都给予了建议。各位老师建议同学们多博览群书,多读文史哲类的名著;建议大家读新书,不局限于教材,做到读、写、改,做好读书笔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问为什么,多关注现实问题。会议上还探讨了学生的未来规划,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一些知识,对研究生市创国创项目的申报也进行了相应指导。

5月14日下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五组在端升楼103教室举办了面向2024级学生的师生互动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原理所教授张秀华老师,以“治学之问题意识及其养成”为题,分享治学经验和感悟。活动由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讲师张一弛老师主持。张秀华老师首先介绍了哲学中关于“问题意识”的重要论述,进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意识,以及因应于近三十年间学术取向变迁而发生的问题意识转向过程。张秀华老师勉励各位同学,要保持求知的热情和对未知的渴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寻求智慧。参与活动的同学就近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同导师组老师进行了交流。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5月15日下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三组见面会于昌平校区举行。导师组首先介绍学院专业设置及导师情况,帮助学生明晰学科背景与学术方向。随后,学生依次自我介绍,师生在交流中增进彼此了解。互动环节中,学生就学习生活困惑积极提问,导师们结合学科特点与实践经验,逐一给予针对性指导建议,现场氛围热烈。活动最后,导师组表示将持续为学生提供常态化指导,欢迎随时沟通。

自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导师组集中指导活动开展以来,各导师组围绕理论学习、学术研究、生涯规划等主题,通过交流座谈、专题研讨、实践调研等形式,为大一年级学生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同学们纷纷表示,导师们的悉心点拨不仅深化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更在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和职业发展上收获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集中指导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师生深度交流的平台,对引导学生规划学业、提升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彰显了学院聚焦人才培养、深化导学互动的育人导向。学院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持续优化导师制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指导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注重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加强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针对性指导,为本科生成长成才筑牢根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