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届“学术新星”论文大赛颁奖典礼顺利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邰丽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韵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强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分委员会成员,大赛各赛段评委专家,所有获奖学生以及各二级学科的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娜主持。
举办“学术新星”论文大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卓越马克思主义人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北京市重点马院建设的重要举措。大赛旨在弘扬求真务实之学风,倡树开放致用之品质。自2023年12月启动征稿,经过初评、专业答辩、综合评审等环节,最终确定10篇获奖论文,其中研究生组7篇,本科生组3篇。
典礼上,嘉宾逐一揭晓了获奖名单并为获奖师生颁发荣誉证书。之后,获奖同学、评委老师、指导老师代表依次发言交流,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参与大赛的感受。
围绕整个参赛历程,本科生代表张萍结合自身兴趣、经历及知识背景介绍论文选题的由来,回顾了论文写作和修改过程,并从写作规范、论文结构及问题意识等方面总结了自己参赛的收获和进步。
借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三境界”论,硕士生代表王子彧分享了自己学术论文写作的心得和体会。第一种境界是清晰界定自己的研究边界与范围,形成学科思维和学科态度;第二种境界是在了解所在领域全貌的基础上,从引文、关键词、所在领域专家三方面进行学术追踪,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和关注点;第三种境界是学术探索的终极追求与目标,在长期的探索与研究中发现真理与智慧。
支持和鼓励对学术萌新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本次论文大赛是一场超越比赛的交流会,更好更快地帮助学术新手们得到成长。回顾自己的答辩历程,博士生代表张雪真诚表达了对各位老师的感谢,认为与老师的对话既反映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对自己未来的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委代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张一弛老师高度肯定参赛选手的选题视角和文章展现出的蓬勃力量。他认为,善于思考和勇于表达对学者来说是终身受益的,鼓励学生在选题和表达板块进一步打磨提高,充实完善。
指导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靳晓春老师围绕选题、撰写、修改等环节对指导学生论文的过程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分享。她认为,勤奋的做事态度和从不气馁的韧性品质在学术创作中是极为重要的。
最后,执行院长邰丽华教授作总结讲话。她从学院办学宗旨和使命担当的高度阐释了“学术新星”大赛的举办意义和宗旨,对同学们的参赛表现、全体教师的付出给予高度肯定和鼓励,同时,从知识积累、创新能力提升、学术规范养成等方面分享了学术研究心得,勉励学生以更高质量为目标,勤而行之、日有所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新星”论文大赛是由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团委承办的一项大型学术活动。大赛面向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年是第一届。此次大赛启动之后,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对学术的宝贵热情、勇于挑战的精神和刻苦治学的品质,也显示出专任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的忠诚和热情。未来,“学术新星”论文大赛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品质和影响力,积极引入优质学术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届“学术新星”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研究生组
《死亡与存在--海德格尔与布洛赫的比较研究》张雪
本科生组
(空缺)
二等奖
研究生组
《建构与变奏:北京市蔬菜收购包销制度研究(1953-1955)》王子彧
《货币权力视野下《穆勒笔记》交往异化观探析》吴顺治
本科生组
《“制造同意”视域下青年律师过度劳动的生产机制研究基于对D律所、Z律所、J律所的调查研究》柳楠
三等奖
研究生组
《从自然到社会:基于“两种生产”角度分析家庭发展基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文本分析》李梓源
《一种民本主义的视域:中国差序政府信任的形成与矫治》庞兆甜
《南希·弗雷泽资本主义系统危机论及其内在限度》马彦琪
本科生组
《当代中国青年的异化消费行为探究——以爱豆小卡风靡现象为例》张萍
优秀奖
研究生组
《传统习俗的当代价值:对抗意义贫困的思考》史金惠
本科生组
《空心与治愈:我们应当怎样幸福地生活》冯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