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新视野系列学术讲座第56讲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0-28点击量:


2019年10月22日,由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基地主办的新视野学术系列讲座第56讲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A202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张曙光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家国认同及其反思”的精彩报告。来自我校各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部分校外来宾约40多人聆听了报告。

张曙光教授认为,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两大基石:国与家。人类最初的认同是生物学的认同。为打破狭隘束缚,上古先民从两个角度超越:时间上,延续文化与种群;空间上,部落之间通过征伐与融合形成大的共同体。秦的改制,使先秦复杂的和多层级的社会结构简单化,凝练为两大支柱:一为国,二为家。秦以降,家国同构趋势日益增强。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孝”,国的核心价值观是“忠”,清晰、简单,但也日趋狭隘和片面。


张曙光教授指出家国同构格局顽强地延续下来,决定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历史上外来文化(例如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就是在国与家、忠与孝这两个方面与中国文化发生冲突。不过佛教最终妥协。这种情况直到西方文化进来。中国文化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体系和价值体系,这才逐渐由家国认同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中华民族”过渡。尽管如此,我们今天的国家观念,仍保留了country和state中没有的“家”的成分。张老师认为,由民国开始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认同的历史任务,并没有最后完成。两岸统一问题、多民族对“我们”的认同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报告结束后,张教授与大家一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就未来家庭、民族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讲座由孙美堂教授主持。孙教授指出:张老师报告的最大价值,是提出一套严谨、深刻和契合中国历史本质的解释体系,包括家、国这两个核心范畴,以及它们在时间、空间与社会结构中展开的方式,解释了以往无法解释的许多问题,这对克服中国文化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如离开具体历史语境而寻章摘句甚至望文生义,意义非常大。


人物链接:

张曙光教授,籍贯江苏沛县,1956年生于山东聊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价值论研究室研究员、湖北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评审组专家等职。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代表性专著有《生存哲学》、《个体生命与现代历史》、《价值与秩序的重建》等。


供稿人:白雪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